发布时间: 2025年03月25日 作者:致远尚升
如果你曾幻想过电影里那种热血逆袭的情节,那么请允许我打破常规,给你讲讲一个真实而又不可思议的故事——我是小宋,一名来自宜宾学院法学(知识产权法)的普通女生,却在短短12个月内用无数个凌晨、汗水与欢笑,完成了一次“学术逆袭”,最终成功迈入了日本大学法学研究科私法学专攻的大门。
记得备考的初期,每天清晨醒来,窗外的第一缕阳光似乎在嘲笑我还在梦游般的状态,而桌上那杯早已凉透的速溶咖啡,则见证了我与困意奋战的每个瞬间。
那时,我既没有日语成绩,也没有英语成绩,但心中燃烧着对法学无尽的热爱和对未来无限的憧憬。朋友们总说:“你这是疯了!”而我总是笑着回答:“疯子也有逆袭的一天!”
起点与初衷:普通起点里的不普通梦想
作为一名来自二本院校的学生,我深知自己的起点并不优越。面对学术研究的浩瀚海洋,曾有无数个夜晚,我在疑惑与彷徨中问自己:“我真的能行吗?”然而,正是那股对法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无尽追求,让我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备考之路。
那时,我决定通过报读语言学校的方式来准备出国深造,目标锁定在日本大学法学研究科的私法学专攻。尽管当时我既没有日语成绩,也没有英语成绩,但我坚信,只要努力,就能弥补这些短板。
12个月的疯狂备考:从零开始的系统突围
制定科学详细的备考规划
备考之初,我与实力强大的辅导老师一起,制定了一份详尽的学习计划。从每天的课程安排到每周的复习目标,每一步都细致入微。
记得刚开始的那几个月,我便全身心投入到老师提供的每一堂课中,课堂上我总是迫不及待地记下老师那些让人醍醐灌顶的建议;课后则是一遍又一遍地研读课件,力求将每一个知识点牢牢记住。
那段时间,黑板上密密麻麻的笔记和桌上堆积如山的参考书,成了我每天不可分割的“战友”。
线下学习:沉浸式备考的魅力
选择线下备考的我,享受着与老师和同学们面对面交流的宝贵机会。每堂课上,我都像一块海绵,全神贯注地吸收每一点干货;每次下课后,总会与同伴讨论课堂上的疑难问题,互相鼓励、互相切磋。
面对那些一度让我抓耳挠腮的法律条文和学术理论,我总是咬紧牙关,坚定地告诉自己:不懂就问,不懂就改。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让我的学术能力和应试技巧得到了迅速提升,也让我明白,只有不断挑战自我,才能真正走出舒适区,迎来突破。
笔试大作战:英译日与法学专业的双重较量
英译日——跨越语言的障碍
笔试环节中最具挑战性的无疑是英译日部分。试卷上常常出现一篇与法学相关的英文文章,内容可能涉及国际法、宪法、民法、刑法甚至人权法等领域。
初次面对这类试题时,我几乎要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具备跨语言转换的能力。为了攻克这一关,我每天坚持进行翻译练习,从最简单的法律条文到复杂的学术论文摘要,不断打磨自己的语言转换技巧。
那段时间,我深刻体会到,每一次翻译练习都像是一次冒险,既充满未知,也让人兴奋不已。渐渐地,我找到了两种语言之间的平衡,开始享受这种挑战带来的成就感。
专业课考试——法学理论的深度探索
笔试的另一部分则是法学专业课考试,这一部分不仅考察对法律基本理论的掌握,更要求对法律制度、法理学以及具体法律条文有深刻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为此,我在备考期间大量阅读法学经典著作和最新学术论文,从中汲取灵感,并不断进行写作训练。每一道试题的背后,都蕴藏着无数次思考和讨论的痕迹;每一段答案,都凝聚了我对法学世界不断探索的心血。
面对复杂的题目,我学会了冷静分析,用清晰的逻辑条理将自己的理解娓娓道来。正是这种稳扎稳打的复习方式,为最终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研究计划书与志望理由书:从迷茫到精准定位
研究计划书——描绘未来的学术蓝图
出愿材料中,研究计划书无疑是最为关键的一环。刚开始时,我对于自己的研究方向还模糊不清,面对广阔的学术天地,我一度陷入迷茫。
幸好,辅导老师没有放弃我,多次与我深入讨论,从兴趣、知识背景到目标院校的研究重点,层层剖析后,终于帮我锁定了一个既有意义又切实可行的研究题目。
在不断的讨论与修改中,我不仅学到了如何撰写一份严谨的学术计划,更体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每一次收到老师的反馈,都像是给我插上了智慧的翅膀,让我的研究计划书不断完善、日趋成熟。
志望理由书——展现真情与学术热忱
志望理由书则是另一道重要关卡,它要求我用真挚的文字表达对法学研究的热情与未来规划。起初,我总觉得自己的文字平淡无奇,无法真正打动人心。
辅导老师却耐心地为我推敲每一句话,帮我挖掘内心深处对法律事业的热爱和追求。经过无数次的修改和完善,我的志望理由书终于从简单的自述变成了一篇充满情感和逻辑的力作,让人读后不仅看到了我的学术潜力,更感受到了那份源自内心的坚定与执着。
面试挑战:从紧张到自信的心灵对决
面试那天,我走进了一间布置简洁、充满学术氛围的考场。面对两位教授,我的内心既紧张又期待。教授们围绕着我的研究计划书展开了深入提问,不仅考察了我的学术基础,更探讨了法律理论与现实问题的联系。
那一刻,我仿佛置身于一场思想的激烈碰撞中,每一个问题都促使我回想起备考时的点滴积累。尽管在回答过程中有些许犹豫,但我始终保持真诚与冷静,用扎实的法学知识和清晰的逻辑赢得了教授们的认可。
那次面试不仅让我收获了成功的果实,更让我学会了如何在压力中找到自信,如何在挑战中不断成长。
备考心法:坚持、专注与不断突破
回顾这12个月的备考历程,每一天都是一段独特的旅程。以下是我总结的几条备考心得,希望能为正在奋斗的你们提供一些启发:
1.全情投入,态度决定高度
每堂课我都全神贯注,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疑问,我也会立刻向老师请教。正是这种对知识的极致渴求,让我在备考路上不断前行。
2.计划与执行,稳扎稳打
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并严格执行,是我能在备考中保持高效率的关键。哪怕遇到困难,也从未轻易放弃,而是一步步稳扎稳打地攻克每一道难关。
3.虚心接受反馈,勇于自我超越
无论是研究计划书还是志望理由书,每一次的修改都让我对自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老师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宝贵的财富,我学会了不断反思和改进,直至做到最好。
4.阅读与写作并重,学以致用
大量阅读学术文章和不断写作练习,不仅提高了我的专业水平,也锻炼了我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这为我应对笔试和面试奠定了坚实基础。
对后备考同学的建议:方向明确、资源充分、心态平和
面对即将踏上备考之路的同学们,我有几点建议真心希望大家能够借鉴:
尽早确定研究方向
研究计划书是整个申请过程的重中之重。建议大家早早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并利用老师和前辈的经验,不断打磨内容,使其既具有学术价值又符合实际要求。
充分利用辅导资源
如果条件允许,一定要争取到优秀的辅导老师。老师不仅会为你提供系统的课程讲解,更能在写作、修改过程中给予专业指导,千万不要错过每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
注重阅读和写作训练
大量的阅读和写作不仅能提升你的学术素养,更能让你在笔试和面试中从容应对。记得多涉猎不同领域的法学文献,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保持坚定信念,勇敢面对挑战
备考之路充满荆棘,但只要心中有梦想,坚持不懈,困难终将化作成功的基石。记住,每一次的努力都是为未来铺路,每一次的挫折都是成长的磨刀石。
结语:每个梦想都值得被热情点燃
写下这篇文章时,我依然能回忆起那段充满汗水与欢笑的备考岁月:凌晨的孤灯、课堂上的专注、作业中的反复推敲……每一段经历都见证了我如何从一个普通的二本女生,蜕变成了一个有梦想、有追求的学术探索者。
也许我的故事并非传奇,但每一个努力追梦的人都值得被记住。希望我的经历能为正在备考的你带去一些启发和鼓励:只要心中有火,再普通的起点也能燃出灿烂的光芒。
以上就是本期的分享
/
让我们再次恭喜宋同学:
致远之行,收获Offer与远方!
如果您也想顺利合格目标校,
欢迎联系小远~
我们会为你提供最有效的帮助~
小远微信ID:zyyy_edu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