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2024年3月正式开始大学院备考。当时正值我本科学业的最后阶段,需要同时撰写毕业论文与思考研究计划书的主题。就是在这样任务繁重的情况下,我感觉到了很大的备考压力。好在班主任老师和身边的家人朋友给了我很大的鼓励,使我最终坚持了下来。当时在4月完成托业考试后,我就集中时间打磨研究计划书,在与班主任老师反复讨论后,确立了与目标教授研究方向高度契合的主题,为后续的出愿打下基础。
2025-04-29
备考经验首先是一个不太常提到的点,就是跨学科的学习。因为国公立大学更注重综合能力,有的时候需要拓宽知识面才能回答他们的问题。其次就是材料的准备。一定不要认为出了计划书以外的材料随便写一写就可以了,教授很可能在面试的时候会问你其中的具体内容。如果回答不上来可能会大减分。对后续备考的同学们的建议:研究计划书要尽早完成,并反复修改。笔试备考需注重理论的实际应用能力。面试前多进行模拟训练。
2025-04-22
在整个备考过程中,我始终保持着稳定的学习节奏,坚持每周完成课后练习和知识点整理,每本书籍几乎都阅读了两遍以上,确保自己真正掌握关键内容。因为我本科的学校并不出彩,所以我的考学目标也并没有特别高。对于我来说,重要的不一定是考入最高学府,而是通过稳扎稳打,进入一所适合自己的学校,通过踏实的学习提升自己的学术能力。可能是我比较务实还有能坚持的原因,所以才能最终合格吧。
2025-04-08
备考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记得在参加日本大学法学部第一期考试时,我的成绩并不尽如人意。那次考试后,我感到内心极度失落和迷茫,但同时也明白了自己的不足。于是,我迅速调整状态,重整旗鼓,制定了一套全新的备考计划:1. 阅读与写作的双管齐下2. 志望理由书——我的“秘密武器”3. 高效利用反馈——不断完善面试稿
2025-04-03
在备考过程中,我最大的收获来自于班主任老师的悉心指导。由于自身专业基础较弱,老师从一开始就引导我系统学习国际关系及相关理论知识,并针对笔试、面试和研究计划书等关键环节进行了全方位的辅导。在他的指导下,我逐渐从零开始构建起自己的学术体系。尤其是在撰写研究计划书时,导师一对一指导我如何梳理思路、明确研究问题、运用理论框架,最终使我的文书展现出独到见解与严谨逻辑,得到了评审教授的高度认可。
2025-04-03
我一直希望毕业后能回国考公务员,因此在选择报考学校时,我重点关注了那些涉及社会问题研究的专业。东海大学的人间环境学科正好符合我的职业规划,这让我更加坚定了申请的决心。我认为,如果你对未来的职业方向有清晰的规划,在选校时就可以更有针对性,这样不仅能提升申请成功率,还能让你的求学之路更加顺畅。
2025-04-01
经过两年多的备考,我深刻体会到:在备考的道路上,细节决定成败。每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环节,都可能成为最终成功的关键。1.坚持与恒心。无论遇到多少困难和挫折,坚持下去的信念是我最大的财富。2.积极沟通与求助。无论是学习方法上的困惑,还是文书撰写中的瓶颈,每一次交流都让我受益匪浅。3.制定合理的计划。正是这种有条不紊的规划,让我在备考过程中始终保持了清晰的方向。4.不断调整学习方法。
2025-04-01
作为一名来自二本院校的学生,我深知自己的起点并不优越。面对学术研究的浩瀚海洋,曾有无数个夜晚,我在疑惑与彷徨中问自己:“我真的能行吗?”然而,正是那股对法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无尽追求,让我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备考之路。那时,我决定通过报读语言学校的方式来准备出国深造,目标锁定在日本大学法学研究科的私法学专攻。尽管当时我既没有日语成绩,也没有英语成绩,但我坚信,只要努力,就能弥补这些短板。
2025-03-25
整个备考过程中,我最大的收获不仅仅是分数的提升,更多的是在过程中培养出的学习方法和心态。回顾这段经历,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备考特点:1.自觉性极强2.积极提问与反馈3.循序渐进的考试规划4.多角度准备面试。对于所有立志留学的学子来说,备考的路上难免会有波折和迷茫。但只要你敢于下定决心、主动寻求帮助、脚踏实地地一步步前行,梦想终将会在不远的未来实现。
2025-03-21
濮同学在考学之初就明确表示,他希望考入首都圈以外的大学。因此,在择校方面,他的选择受到了很大限制。为了帮助他制定合适的备考计划,我们首先进行了详细的分数评估,结合他的语言成绩(EJU日语302+40),为他筛选了多个适合的学校选项。确定大方向后,他按照规划稳步推进。他在整个过程中虽然自主学习能力较弱,但凭借清晰的目标和稳步推进的执行力,最终还是一步步克服了挑战。
2025-03-21